找到相关内容228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高峰原妙禅师学行简介

    这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疑情的本质是什么?其实“疑”在这个唯识“百法”里,它是一个“不善”的心所,那么“疑情”和“疑”有什么不一样?疑情的“疑”和心所的“疑”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欲...禅师经过六天日夜疑情不断的提起交错之后,第六天跟著大众队伍到祖师堂为祖师们诵经,诵经诵到一半,忽然看到祖演和尚画像两旁的赞偈,上面写著:“百年三万六千朝,反覆元来是者汉。”忽的打破雪岩老和尚日前所问“...

    惠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5440162.html
  • 中印佛学源流略讲

    即使到了意识层面空无一物的无想定之时,下意识的经验结构中仍然存在造成烦恼与痛苦之细心。正是禅定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逾越的困境引发以般若思想为核心的大乘思潮的兴起。若将《俱舍论》之七十五法与《百法明门论》之百法两相对比,即可明了大小乘的根本区别在于无为法之真如无为。大乘禅旨在证会人性之善,小乘禅则偏重对治人性之恶。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作为小乘定学倾向的反动,...

    陈强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0741725.html
  • 法我的破遣

      一、法我的意义  超于一切有情之上而为整个世界的主宰,曰世界我;超于诸法之上而为每一有情的主宰,曰有情我。这两种我既经破遣,唯余法我应更破遣。   先言法我的意义。言法我者,法即蕴界处百法中...造作之用,但其生也,依根缘境而生,无根无境,自且不有,更无能于他能作主宰。既从根境生,亦能于其境界根身起诸业用,仍是互相影响,仍非谁主谁奴,谁是真我?不相应行但是色、心、心所的分差别,无体无用,更非...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2743065.html
  • 大乘小乘佛教是怎么区分的?

    。他们又把一切存在现象分为“百法”。另外还阐扬种姓说,认为有一种“无种姓”的人,毕竟不能成佛。   据《大唐西域记》所载,印度系大乘、小乘二教并行。《南海寄归传》卷一谓二者之区别不明,其文云(大正54·205c)∶   ‘其四部之中,大乘、小乘区分不定。北天、南海之郡纯是小乘,神州赤县之乡意存大教,自余诸处大小杂行。考其致也,则律捡不殊,齐制篇,通修四谛。若礼菩萨,读大乘经,名之为大;不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943513.html
  • 佛教与数学

    数字的佛教名词,例如:一心、二门、三界、四谛、五蕴、六度、七圣财、八正道、九品莲花、十方法界、十二因缘、百法、八万四千法门、十万亿佛土等。《增一阿含经》就是以数字为核心,再加以解说佛教名词的经典,...比如万、百万、千万等,亿兆的数量名称已不多用,京、垓、秭、壤更是少人使用。  不但中国如此,就是西洋的计数,实际上使用的也不过六、七。佛教各经论中,计算数量多用洛叉(亿)、俱胝(京)、阿僧祗等,实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744515.html
  • 重唯识观

    。  二空观是空观。此宗复说:“若执实有诸识可唯;既是所执,亦应除遣。”复说真如是“於前四法观遍计所执;以空为门所显之空理”。《百法明门论》亦归於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我者,即前百法之中,一一推求...唯有思量而无修证加行唯有修而无证,见道,修道虽有所证而未圆满,佛唯有证。重唯识观是唯识宗由浅至深的重观行法所以,遣虚存实观仅是较浅显的初观。  (二)舍滥留纯观。此观即是舍除杂滥的外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647057.html
  • 法相宗在近代上海的流传

    因明等方法,以及有情众生,情间世间,超情佛刹(彼岸世界),蕴处界,百法,缘起说等义理,都是"真正"的"现实". 太虚大师还认为,研习法相唯识学,最终将获得以下6种利益:"破除我法之谬执","断尽生法...有所传,契机亦难一致.唯法相学,则摄三乘以为教,遍姓而普益,抉择所得,学有攸归.爱议组织法相社,以资进修".该社规定,主要修学课程约分6期: 第一期:《大乘五蕴论》,《广五蕴论》,《显扬圣教论·五蕴...

    觉醒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052950.html
  • 略说种子

    引因内种,必由熏习生长亲能生果是因缘性。外种熏习或有或无。为增上缘办所生果。必以内种为彼因缘。是共相种所生果故”(CBETA, T31, no. 1585, p. 9, b7-c5)   复次依... 1585, p. 8, b23-c4)   复次能成为种子的义理有六种,谓一者刹那灭,二者果具有,三者恒随转,四者性决定,者待众缘,六者引自果,如是具此六义方能成为种子。又外相分性境的稻谷及麦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1554260.html
  • 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温柔似水,这正与其道场位于南方热带海上相吻合。文殊主智,冷静地观察世间百法之性相,是菩萨当中冷静智的典型,这种智慧在世俗的热风浊浪之中,犹如清纯的甘露,沉静的凉风,能给人带来深刻的反思和心灵的...之中,而在明心之后或往生之后的永恒快乐之中。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也必须借助于智慧,透过现实各类问题的蒙蔽,认识到万象之本性,即所谓“明心见性”,最终证悟实相涅槃。   、...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3154547.html
  • 佛教与宇宙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百法七十五法等。因果论,即说明宇宙因果法则的论说,如四缘说、六因说、果说等。缘起论,即考察宇宙各种差别现象从何处生起、如何显现等问题的论说,如业感缘起、赖耶缘起、...优劣及苦乐差别可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层次,称为“三界”。欲界众生男女群居,以欲维系生命,由其善恶欲念流转,而有“六道”受生的果报。色界众生已经远离情欲,居于欲界之上,无男女之别,无情爱之念,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5360808.html